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鉛山,位于上饒市境內,以盛產連四紙而聞名。該地的紙業在宋元時期就蜚聲內外。高濂《遵生八箋》把“鉛山紙”列為元代精品,贊之“妍妙輝光,皆世稱也”。宋應星《天工開物》有幾處記載鉛山造紙,對連四、柬紙作了說明,并給予很高評價。翦伯贊在《中國史綱要》也談道:“明朝中葉,……有些城市的商業也日趨繁榮了。當時工商業發展比較顯著的城市,除去南北兩京外,大致分布在江南、東南沿海和運河沿岸等三個地區,其中以江南地區最為繁華。在這里,已經形成為五大手工業區域,即松江的棉紡織業、蘇杭二州的絲織業、蕪湖的漿染業、鉛山的造紙業和景德鎮的制瓷業,它們之間已保持了極緊密的商業聯系?!鼻宕衅?,紙業人口已經占到當地總人口的十之三四。在1937年的粵湘鄂贛特產聯展會,連四紙得以隆重推介:“江西為舊式手工業造紙最繁盛區域,其紙質之優,亦甲于全國。全省83縣產紙者占半數以上,而以鉛山、萬載為最?!渲幸糟U山連史、關山與泰和之毛邊為最著。除銷全國外,兼有較多量行銷日本、南洋等地?!焙髞淼纳虅沼^版《辭源》專辟“連史紙”條:“紙的一種。原稱連四紙,又名綿紙。原料用竹。色白,質頗細,經久色質不變。舊時,凡貴重書籍、碑帖、契文、書畫、扇面等多用之。產江西、福建,尤以江西鉛山縣所產為佳。上等品名欞紗紙,其次為連四紙,或稱連四,今訛稱連史紙?!倍κr期,鉛山境內產連四紙的紙槽有1400余張。
鉛山連四紙品種不少,常見的是普通連四。其他還有龍排連,紙幅與普通連四相同,但厚兩倍,宜書宜畫,可作信箋。改良連,紙幅、紙質與普通連四相同,添加了明礬、松香、陶土、小粉等,質地厚而細,紙面光潔,不滲墨、暈墨,可書畫、印刷、鋼筆書寫。海月連,在賽連的基礎上改進而成,紙質不透水,適宜刻畫、印刷、鋼筆書寫。大匹紙,又名畫紙、沖宣,白度與普通連四相同,但較厚,民間用來印刷譜牒,又稱譜紙。
鉛山連四紙的制造純系手工操作,有160多道工序:一、竹絲紙料制作工序:砍竹條,坐山陰干,趕山斷條,疊塘沖浸,清水漂塘,剝竹殼,洗曬竹絲,踩竹絲缸,漿竹絲,霉塘,槌竹絲,擺洗、掛曬竹絲,漿灰清,蒸煮灰清,出鍋擺灰清,擺清塘,洗凈曬料,過初煎,作漂塘,出鍋扯水,曬初煎料,棍抽初煎料,做料餅。二、紙料漂白工序:漂黃餅,揀復煎料,過復煎,出鍋扯水,漂復煎餅,揀白餅,過白煎鍋,出白料,揀水料,打料。三、制紙漿抄紙工序:洗漿,放大槽,兌紙藥,抄紙,榨紙,整紙,進庫。紙料需要經過幾個月日曬雨淋而自然漂白。生產周期大約一年。制造過程中的技術關鍵一是水質,凡沖、浸、漂、洗所接觸的水均不能被污染,洗漿及以后工序要求尤其苛刻,須采用當地泉水。二是配藥,采用當地特產水卵蟲樹制成,其他稍次。
鉛山連四紙有典型的特征和獨到的價值:以特定時段的毛竹為原料,用本地柴燒石灰霉塘,用竹堿、木堿蒸煮,用水卵蟲樹提取配藥。對水體酸堿度要求高,各個程序依靠自然活水以及自然力完成。連四紙質地潔白瑩輝,細嫩綿密,平整柔韌,防蟲耐熱,不變色,被稱為“千年壽紙”。它是我國傳統手工業的杰作,對承繼和傳播中華文明發揮了極大作用。以往的鴻篇巨著、名貴典籍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就是連四紙,許多書畫、印譜、拓本也依托它得以印刷、流傳。同時連四紙制作工序眾多、復雜,要求細致嚴格,難以完全用現代技術取代。